欢迎来到平顶山市科学技术局!
繁体| 本网站已经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本地新闻
坚持科技引领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双创”引擎助力平顶山向“新”而行系列报道之二
科技金融与服务业科 2025-08-02 浏览次数:

坚持科技引领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双创”引擎助力平顶山向“新”而行系列报道之二

 

近年来,平顶山市利用“双创”大赛,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大力集聚创新资源,紧盯创新主体这个关键变量,加大培育力度,实现了量质齐升。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上“增量”,在创新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上“提质”,有力推动更多的“市场主体”变成“创新主体”。8家企业入选省创新龙头企业,省“瞪羚”企业数量实现从“1”到“23”跨越发展,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达到1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438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92家,全市创新型企业总量逼近1000家。平高电气、舞钢公司、铁福来、神州重工等领军企业主持或参与制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持续在特高压电气装备、功能纤维、超纯金属、人造石墨等领域技术领跑。

一、完善政策,构建全链条科技惠企服务体系

聚焦企业创新全生命周期需求,科学制定创新政策与创新资金拨付机制相结合,为创新主体培育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一方面,科学制定创新政策。出台《平顶山市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若干政策》,从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创新创业氛围营造等多个维度,为创新型企业成长提供全过程要素保障。在创新主体培育方面,不但对首次认定的省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30万元、10万元奖励,而且以研发费用后补助、创新券等形式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对新获批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认定的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新备案的国家和省级科技孵化载体、星创天地都给予一定的奖补。全力支持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获国家、省科学技术奖的项目给予相应的奖励,对购买市外新进技术成果在我市转化、产业化的按照实际成交额给予最高10%后补助。支持创新创业创造,对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河南赛区、平顶山分赛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的企业分别给予不等额度奖励,对首次获得省科技贷资金支持且按时还本付息的企业给予50%贴息补贴。另一方面,建立科技领域惠企资金“免申即享”“直达快享”绿色通道。聚焦政策集成、流程再造和资金直达,简化资金拨付流程,梳理“免申即享”政策6项、“直达快享”政策8项,通过市“数据共享服务企业政策直达和诉求响应平台”向社会公开发布。2023年,990.7万元普惠奖补资金直达企业;2024年,5338.56万元省产业研发联合基金全部完成拨付;2025年,首批65项1427万元“免申即享”事项完成梳理,首批1168万元省科技经费已拨付企业用于研发创新,4000万元“直达快享”基金已准备到位,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二、创新方法,精准培育创新主体

主动适应创新主体培育从植树造林向生态育林模式转变,推动工作从“企业跑路”向“数据跑路”、精准培育转型。一是实施梯队培育。对全市1.1万余家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数据标定,精准画像,摸清工作底数。建立动态化创新型企业三级梯次培育后备库,市县联动分类指导,“一企一策”补短板,加速创新型企业培育进程。二是完善全过程服务。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分县区开展多形式政策宣讲,为培育对象提供研发核算体系建设、知识产权创造、高企申报预审核等贯穿培育全过程服务,全面提升企业运用科技创新政策红利能力。三是开辟绿色通道。建立重点企业工作会商制度,对产业骨干企业提供“组团”上门服务,及时化解科技发展难题,支持重大科技攻关,提升创新能力。

三、汇聚资源,赋能创新型企业集群发展

聚焦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在创新平台建设、科研项目攻关、高端人才引育等方面与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强化对接,引导科技创新资源不断向主导产业集聚,加快企业聚链成群,建成了全球最完整的碳基尼龙新材料产业链,并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尼龙新材料、新型电力装备2个产业集群入选省先进制造业集群,高纯碳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平顶山国家高新区依托特色产业,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生态,全区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覆盖率达60.8%。创造性开展科技创新专题活动,绘制产业科技创新导图,全景展示产业链技术动态,差异化引导企业创新转型。目前,电气装备、尼龙新材料、碳材料三大产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8家,创造高价值专利1391件,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3.7%、92.6%,成为创新活跃度最高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