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引领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科技创新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科技强,百业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赋能加油。
8月6日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暨奖励大会,表彰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平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动员全市上下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全面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为贯彻全市科技创新暨奖励大会精神,展示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成果,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本报今日起推出“科技创新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一个城市要想走在创新前沿,就需要培育一批敢创新、能创新、会创新的企业主体。
近年来,我市坚持推动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齐头并进,形成“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梯次培育机制,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倍速增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基本力量。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我市先后出台实施《平顶山市创新驱动提速增效工程实施方案》《平顶山市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院系)科研机构科技合作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办法》《平顶山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实施方案》《平顶山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积极完善我市“1+N”科技政策体系,在创新主体培育、平台建设、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转化、开放合作等方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综合运用首席科技服务员、科技创新专题活动、产业发展科技咨询等措施,推动全市科技工作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从扶持型向引导型转变。首席科技服务员制度实现创新引领型企业全覆盖,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超前服务,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加速打通科技创新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尼龙化工科技创新专题绘制了国内第一张尼龙化工产业科技创新导图,省内首次面向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有力助推了中国尼龙城建设。对位芳纶和尼龙56产业发展科技咨询会,邀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军事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为中国尼龙城产业项目“把脉问诊”,为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决策提供服务。
强化典型示范引领。立足我市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培训,组织全市科技系统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界首、徐州、东莞等地科技创新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我市所用。建立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库,实施“一企一策”帮扶、加大奖励力度、加强科技政策培训等工作措施,加速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召开全市科技创新暨奖励大会,表彰先进,鼓励创新,对2019年度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平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国家和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等单位和个人给予2709万元奖补,撬动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通过持续努力,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2015年46家增长到2019年113家,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1家,省创新龙头企业2家。这些企业极大引领了行业技术进步,带动了新兴产业发展。平高集团11项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舞钢公司开发新钢种15个,均实现进口替代;尼龙化工主要产品质量均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神鹰化工低辐射可变紫外光源连续化生产技术国内首创;宝丰国玺超纯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业化超纯金属提纯技术,打破日美等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铁福来公司《高压旋转射流钻扩造穴卸压增透机制及在瓦斯高效抽采中的应用》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神州重工负责修订“压力容器用复合钢板”的4项行业标准,恒润昌环保牵头起草“船用水性防腐底漆”等3项团体标准,恒鑫丰参与制定“防爆炸复合玻璃”行业标准等,成为行业内的技术先导。
转自:平顶山日报(本报记者 孙鹏飞 通讯员 关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