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顶山市科学技术局!
繁体| 本网站已经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科普园地
【科技扶贫】手机成了平谷桃农“新农具”
2020-07-06 浏览次数:

来源: 北京青年报

1126199307_15939922040011n.jpg

王丹(右三)在南独乐河镇北寨村给果农上户外电商直播课

  最好的桃子不在市场,更不在超市,而是你下单时它还挂在树上!你负责下单,我负责摘果!平谷桃园直发!早上在树上,上午在路上,中午在你餐桌上!”……眼下又到了吃桃的季节,作为中国的大桃之乡,在平谷繁茂的桃树下,果农们架起自己的手机,随手录起小视频、做起了直播,并写下一段脍炙人口的文案,已经一点都不新鲜了。如今互联网+卖果,成为平谷区10万桃农们的新风尚,抖音、快手、直播带货、微店营销,样样拿手。而这些场景的背后,有一位幕后推手,她叫王丹,平谷电商培训师,她带着成千上万的果农一起在互联网浪潮下学习新电商手段,实现收入翻番,过上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小日子。

  吸粉”“二维码”“写文案

  手把手带果农网络卖桃

  作为土生土长的平谷人,王丹因为父亲身体原因,不得不从城里回到平谷老家。照顾家人的同时,看到亲戚家里大桃发愁卖,她先开启自己的淘宝电商创业之路。2017年,平谷区相关领导找到了当时已经成为电商网红的王丹,想让她给果农讲解如何在网上卖桃。

  当时京郊农村这方面普遍比较弱,也请了好多外地的讲师,但都有点水土不服。果农们的平均年龄都五十六七岁了,像我们北寨村有的学员都八十多岁了,听过几次课也没学会。王丹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她第一次给果农们上课,准备了整整8个小时,从结构到目标、从方式方法再到售后服务,将自己的心得全都写进了PPT。但是上课时,她惊呆了,发现果农对于电商几乎一无所知,很多人甚至连手机都不会用。

  王丹不得不迅速调整思路,从电商培训改为教果农手机,像怎么拍一张好照片,怎么发朋友圈,再到怎么开店,怎么找二维码、收款码,微信怎么收发红包,这些每一步我们都要手把手教。王丹回忆说,她在金海湖镇马屯村的一次培训课上,村民郭立兵按照老师说的发了一条朋友圈,几秒钟之后,2张订单找上门来,六箱大桃卖了出去。

  大家那会儿吸粉都不知道是啥意思,现在一见面就是王老师您给看看,我这小视频做得怎么样’‘我又吸了多少粉,做了哪些推广王丹的努力没有白费,公益课堂开讲短短几个月就有110位果农通过手机电商渠道售出15.4万斤大桃,销售额161万元,增收89万元。2018年全年,她在全区13个大桃主产大镇做了8000人次的培训。而后,平谷区开始推广互联网+”工程,政府相关部门为果农加入物流公司的驻站支持服务,为农民的增收不断拓宽渠道。

  扶贫先扶志

  教农民诚信卖桃

  李克强总理20186月就提出,让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王丹说她对这句话深信不疑。所以在2019年短视频爆发式增长的当下,她马上带领自己10人左右的团队,把培训重点放在了短视频营销上。目前,她的学员中有许多粉丝都在数万+。在王丹看来,短视频、直播、朋友圈都是新电商模式,正逐步取代作为保底的商贩批发模式。

  除了给果农线下讲课、手把手教学之外,线上的培训更是全流程,她和团队建了微信群,为果农24小时解答。王丹说,目前他们已有300多个微信群,有学员凌晨两三点还和培训师语音解疑;另外,团队还做了两个公众号、微商城与公益课堂,可以让果农无限次观看学习;每周一、四固定时间晚上八点多,在快手号中再为学员们直播答疑。今年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完全不受影响。

  但是这些还不是重点,王丹说每次她的课四个小时中,有两个小时讲学习内容,另两个小时则是为桃农做心理建设。做什么样的心理建设?卖大桃要做分级诚信买卖,原来我们果农的桃大多卖给了桃贩子,过去一筐三四十斤的桃卖三四十块钱都算多的,有时压价甚至压到15块钱,一斤合计不到5毛钱。但现在平谷的桃都是分级的,精品桃一箱5斤左右有的能卖到100多块钱。

  这样的转变,王丹解释说并不是盲目要价的概念,而是新电商模式取代了过去作为保底的商贩批发模式后,果农主动将大桃分级卖,建立诚信制度:过去平谷卖桃不分级的,甚至诚信也有所欠缺,流行过这样一句俗语:上头大底下小,分量不够加点草。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大家在地里就知道分级、测糖度,在网络直播的时候,以自己的诚信度进行宣传。这就是一种理念的转变,大家意识到,这不再是一锤子的买卖,而是和客户建立长久的诚信。

  王丹说,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对于平谷果农而言,这条路是电商的路,路宽了,快递成本低了,果农的生活开始了。

  变的不仅仅是收入

  生活也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王辛庄镇许家务村的64岁桃农王淑华,通过直播曾一次销售 96箱大桃,成了村里的卖桃明星;范瑞平大姐,在平台发了条短视频,一夜播放量21万次;国庆70周年的国桃种植户之一的胡殿文妻子崔凤玲,也通过电商培训,把家里的精品桃全部线上销售,微信、抖音、快手无一不会,还带动全村中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线上销售果品的热潮……

  桃分级了,说明桃农注重讲诚信。客户真正能吃上好的平谷大桃,没有试错的成本,愿意付出相应的价值。王丹说,在她观察看来,电商之路给果农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收入上的,甚至是人生价值、社会价值的转变。

  她举例说,王辛庄镇的范瑞平大姐,原来一直很内向,甚至比较自卑,不爱说话,和别人讲话老看着地面,拍段短视频也很害羞,不敢出镜。但这两年通过培训做起了直播,把大桃通过这种方式卖出之后,整个人都发生了改变,范大姐变得特别开朗、大方和自信,她是高中毕业,现在文案编写能力进步非常大,她有了一万多的粉丝。大家平时开玩笑说,大姐们在家里的地位都变了。王丹说。

  我们2018年上课的时候,还给大家提供微信宣传文案、图片,教大家怎么直接复制就可以发送了,今年已经没人用我们的模板了,一个个比谁玩得都溜,都自创文本了。对于新电商之路给平谷果农们生活带来的实质性变化,王丹看在眼里,既兴奋又满足。她说,对于她自己而言,这更多的是一种情怀。疫情期间,她和团队依旧坚持做着线上培训。我们就怕平谷的果品滞销,但事实上依旧卖得热火朝天,价格也没有受疫情影响而波动。王丹笑说,手机真的成为了平谷农民的新农具,我现在都不敢看我朋友圈了,哪儿哪儿哪儿都是卖桃的。/本报记者 林艳

  延伸

  网路拓宽 大桃热卖

  2018年王丹带着团队到处讲课时,平谷南独乐河镇60多岁的张淑文大姐,特别喜欢站在村委会门口的大树底下晒太阳,心想:我也学不会,还不如在这儿聊会儿天。后来,张大姐的邻居通过培训把自家的桃全部通过电商渠道卖了,由于不够卖把张大姐家的桃也一块卖了,张淑文突然意识到,这一基本零成本的付出,就能让桃大卖。从去年开始,王丹团队培训到哪儿,她跟到哪儿,一节课不落。张大姐的微信朋友圈原来不到10个人,现在抖音、快手,一并引流到微信,已经有100多位忠实客户粉丝,去年大桃卖了400多箱,用她的话来说,走路都带风,特别知足

  在南独乐河镇,像张大姐这样的果农并不少见。过去,在平谷卖桃有着东半部和西半部分水岭之别,由于西半部路靠近高速、路更通,果农年龄也相对年轻些,电商观念起步早,大桃一直不愁卖;而南独乐河镇,则位于东半部,一般要靠大车进来收桃,果农们的电商观念也起步慢。因此,在平谷西半部电商卖桃已热火朝天的时候,东半部却相对安静。但是这两年却开始发生了转变,南独乐河镇加入电商直播阵营的果农越来越多,王丹培训用的100多人的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

  据镇里统计,通过区商务局物流的引入及电商培训的实施,大桃的快递量呈阶梯式爆发增长,电商发货量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通过电商渠道,果农人均增收达到了30%以上。经过培训,仅南独乐河镇北寨村一个村2018年的快递量为每天800单,2019年直线升至3000单左右,今年达到了5000单。新电商手段的习得,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记者 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