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顶山科学技术局!
繁体| 本网站已经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科普园地
【农科推广】喷洒农药如何减量增效
2019-07-19 浏览次数:

 

  根据温度变化喷药无论是植物还是昆虫或病菌,20℃~30℃都是较为适合的活动温度,尤其是25℃最为合适,此时打药,对处于活跃期的病虫草会更有效,对作物更安全。夏天高温季节,打药时间应该在上午十点之前或下午4点以后。春秋凉爽季节,应该选择在上午十点以后或下午两点之前。冬春季的大棚,最好选择晴暖天气的上午打药。 
  根据湿度变化喷药空气湿度过大时,沉积的药液就会变成更大的液滴,再二次受重力影响下,就会沉积到植株的下部,从而产生药害。空气湿度过小时,药液容易蒸发,导致能接触到靶标上的药变少,从而降低药效,严重的还会出现灼烧性药害斑。因此,打药环境要保持通风。 
  混配农药要合理病害发生初期,用保护性杀菌剂或内吸的治疗性杀菌剂。在杀虫时,可选用有杀卵作用的杀虫剂和杀成虫作用的杀虫剂进行混配。注意:同一成分药剂避免混配,铜制剂避免与碱性农药混配,以防发生药害。 
  调节好药滴大小根据喷雾器及其喷头的性能,调节出适合的雾滴大小。大棚蔬菜中防治病害和蚜虫、白粉虱等微小的害虫时,可选择烟雾机;露地蔬菜防治病虫害时,要选择喷出雾滴比较大的喷雾器。(本报综合)
(来源:农业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