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顶山科学技术局!
繁体| 本网站已经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本地新闻
科技赋能出实招 精准扶贫见成效
平顶山日报 2020-12-29 浏览次数:

科技赋能出实招  精准扶贫见成效
——我市科技扶贫工作综述


1.jpg

舞钢市天成鸽业现代农业星创天地先后培育18家企业、8个合作社,参与肉鸽产业发展,受益贫困户8101人。

2.jpg

郏县种粮大户郭亚培积极参加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开展种养一体化经营,带动周边村民致富奔小康。

3.jpg

扶贫科技特派员张平洋先后培训农民1000余人,带动鲁山县辛集乡群众种植葡萄1.2万亩,带动农户2800多个。

4.jpg

市科技局局长赵会杰(前右一)走访慰问贫困户。叶县田庄乡千兵营村是该局定点帮扶村,该局组织党员干部与贫困户进行“一帮一”结对,定期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帮扶。

市科技局供图

5.jpg

2019年3月,全省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第二次片区现场会在平召开,我市作为省辖市代表、鲁山县作为科技特派员受援县代表分别作交流发言。

6.jpg

市、县科技部门大力开展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为贫困村培育一批“带不走、懂技术、善经营”的致富带头人。

市科技局供图

7.jpg

鲁山县天健农业有限公司在科技部门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生态智慧循环农业,吸收51名贫困人员务工。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科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科技系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科技资源聚集的行业优势,坚持夯基础、助产业、育人才,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点亮了脱贫攻坚战中的科技之光,用科技为脱贫攻坚赋能、为农村发展赋力、为乡村振兴赋智,全市科技扶贫工作连年在全省科技系统位列前茅,展示了鹰城脱贫攻坚战的科技“硬核”力量。

选派科技人才 打通科技扶贫“神经末梢”

12月19日,科技扶贫特派员周璞开车来到舞钢市杨庄乡郜林村贫困户郑金翠家中,到牛棚转了一圈,对她说:“母牛有点儿消化不良,问题不大,这几天你多注意进食情况变化,有什么问题及时给我打电话。”

到村民家中帮助解决养殖技术难题,是周璞4年多来的工作常态。作为市扶贫科技特派员,周璞2016年被派到舞钢市尚店镇王庄村、杨庄乡郜林村、武功乡刁沟村开展科技服务。郑金翠夫妇在周璞的指导帮助下,当年贷款买了3头牛,现在已增加到11头牛,年收入5万多元,实现了良性循环。周璞的到来改变了村里以往“光见养殖不见挣钱”的现象,王庄村、郜林村和刁沟村养羊户由原来的10个增加到25个,养牛户由原来的5个增加到14个,每户养殖数量也在不断扩大,村里牛、羊存栏量比原来扩大一倍,收益大幅提升,30多个贫困户通过养殖实现脱贫。

周璞是我市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215名扶贫科技特派员的代表。2016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扶贫科技特派员制度,出台了《关于选派扶贫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意见》《平顶山市扶贫科技特派员工作考核和奖励办法》,公开选聘选派科技特派员对接服务贫困村。2017年,我市又下发《关于组建平顶山市农业科技服务团的通知》,推动扶贫科技特派员实施组团式、订单式服务,并配套出台《平顶山市农业科技服务团规范化服务管理办法》《关于科技特派员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为科技特派员到基层为农民工和贫困户开展科技服务进行了规范,实现了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

截至目前,全市共选派科技特派员215人,对接贫困村450个,成立2个河南省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5个县派科技特派员服务队、6个县农业科技服务团和43个分团,组建专业特色农业科技服务团17个,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农业产业链”的多层次科技服务体系。这些来自各领域的种植、养殖专家和“土专家”“田秀才”走进贫困村,走到田间地头,把农业科技成果播种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已经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为让各级科技特派员在农业农村科研一线能够安住心、留得下、干得好,从2016年以来,市科技局共拨付科技特派员经费1989.8万元。全市215名扶贫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一线,围绕粮油、林果、瓜菜、中药材、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普及与推广,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转化科技成果,面对面交流经验,手把手传授技能,近年来共开展农业科技会诊3643次、服务24628人,技术咨询28314次、服务92897人,开展技术培训4940次、服务108332人,技术帮扶23943次,发放农技资料203919册,播放专题片806次,引进新品种1260个,推广农业新技术1865项,建立示范基地59个,创办领办企业或合作社34个,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力活力。

今年上半年,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市科技局积极组织215名科技特派员战疫情保春耕,通过建立微信群、开通网络直播、开展视频培训、搭建网络服务平台等方式,有效开展线上、非接触式、精准化技术培训和科技服务,第一时间解决受援对象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帮助群众抢抓农时做好农业生产。

由于工作成效突出,我市在全省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会议上进行经验介绍,承办了全省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第二次片区现场会并作典型发言。

开展科技培训 挖掘群众脱贫“动力源泉”

治贫先治愚,典型来引路。为充分发挥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市科技局大力开展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行动,激发贫困人口脱贫热情,增强贫困村内生动力,为贫困村培育一批“带不走、懂技术、善经营”的致富带头人。

市科技局与市扶贫办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的通知》,以精准培育为导向,以创业带动为目标,紧扣“能力培训、孵化创业、带动增收”三大环节,通过集中授课、专题讨论、座谈交流等方式,围绕致富带头人社会责任意识、农产品高产种植技术及其推广策略、创新创业与中小企业科技扶贫、养殖业经济效益与市场风险等方面进行培训,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本土技术带头人、农村致富能手、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

按照通知,市科技局从2018年起每年拨付培训经费103万元,由各县(市)、石龙区科技管理部门和扶贫部门共同组织培训。2018年全市组织开展培训14期,培训人员2270人;2019年举办培训班13期,培训人员1554人。2020年,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我市举行培训班9期,培训1210人。一系列贴近实际、符合群众需求的精准培训措施,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建强了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提升了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这些创业致富带头人通过土地流转、到户扶贫资金或贴息贷款入股、安排就业、提供生产条件、收购产品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平等互利的利益联结机制,多渠道带动扶贫对象增加收入。郏县种粮大户郭亚培积极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优良品种、滴水灌溉等先进技术,其1300亩土地夏秋亩产在500公斤以上,年纯收入百万余元。郭亚培先后向郏县长桥镇寺后村200多个贫困户发放大豆种子,帮助他们改良土壤,增加叶面肥,实现大豆亩均收入1000多元。郭亚培先后被授予“全国种粮大户”“中国绿色农业年度杰出人物”“平顶山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实施扶贫专项 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滴灌喷灌精密控制、无人机播种洒药、联合收割机自动收割、手机APP控制温室种植……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快农村产业发展。

为支持贫困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从2017年起,市科技局在全省率先设立科技扶贫专项,拿出每年经费的三分之一用于脱贫攻坚,共投入3000万元支持贫困县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科技创新,用产业发展带动脱贫攻坚,推动中草药高产高效技术示范推广等一批创新引领项目落地见效,加快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打破了贫困地区人多地薄的资源禀赋限制。

2018年7月,市科技局联合市财政局在全省率先实施“乡(镇)创新引导计划”,重点支持鲁山县和叶县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优化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加快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引进、推广、转化,推动形成县域创新创业新热潮。

市科技局还积极组织鲁山县、叶县申报实施省科技惠民项目和河南省县(市)创新引导计划项目,2018年成功申报河南省科技惠民项目2项,获得省资金支持124万元;2019年、2020年成功申报河南省县(市)创新引导计划项目6项,获得省资金支持300万元。

目前,科技产业项目在鹰城大地遍地开花,基本实现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在市、县科技部门支持下,叶县博汇林果公司依托中国农科院和省农科院,选育多种国内优良梨树品种,推动先进果树种植技术转化应用。目前,该公司完成投资600余万元,打造育苗基地200多亩,种植优质红梨200余亩,吸纳周边20名贫困户在公司工作,每人年均收入均在1万元以上。该公司还采取“公司+贫困户+互联网”的形式进行精准产业扶贫,带动叶邑镇、夏李乡50余个贫困户种植梨树180余亩。

建设创新平台 推动科技资源“土里生金”

“星创天地”是农村创新创业的“孵化器”,不仅能为建设主体聚集科技资源,还具有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培养创客、孵化农业企业的公益性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众创空间”。

我市高度重视“星创天地”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奖补等措施,加快搭建农村创新创业的事业平台,共对新建设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星创天地、省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奖补130万元。

2016年以来,全市新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星创天地5家(不含汝州)、省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市级星创天地6家、市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目前,全市共有涉农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星创天地5家、涉农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5家,极大提升了我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这些平台依托农业科技园区、大学、科研院所、龙头企业,集聚整合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吸引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作为我市首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宝丰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现入驻企业31家,其中涉农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产业化集群企业3家、省级星创天地两家;现有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研发技术人才46人、科技特派人员12人;累计引进技术、品种187个,推广技术、品种153个,解决就业3177人,带动周边31474名农村居民实现稳定增收。

用心用情用力 助推帮扶点“拔掉穷根”

叶县田庄乡千兵营村是市科技局定点帮扶村,全村共有499户211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3个726人。帮扶工作中,市科技局注重“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积极为帮扶村拓宽脱贫增收渠道,帮助千兵营村实现稳定脱贫。

“输血”有重点。市科技局将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六通四有”作为驻村帮扶的首要任务,先后筹集资金270多万元,为千兵营村修建了文化广场1个、小学建广场1个、道路1万多米,并对村内道路两侧进行美化、绿化、亮化,支持该村“六改一增”、产业发展和危房改造;动员全局干部职工开展帮扶和捐赠慰问,与贫困户“一帮一”结对,定期到贫困户家走访、帮扶;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购买了5000元该村生产的黑木耳,为贫困户免费发放玉米良种80袋,为五保户苏崇山捐赠善款3360元……

“造血”多渠道。市科技局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帮助千兵营村大力发展扶贫产业,指导该村成立农业种植合作社;协调引进市悦尔电子厂落户该村,吸引4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引进种植富硒小麦近百亩,使每亩地多增收300元到500元;投入协调资金和第一书记项目资金40万元,建成千兵营村农机服务队,既可为贫困群众提供农业种植优质服务,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开展“送果树进农家”活动,购桃树苗6570棵分发给100余个农户;发展高油酸花生种植400余亩,规模化花生种植户18个;发展“温麦198”繁种基地150亩,建设韭菜绿色轻简化栽培示范基地35亩……

市科技局2018年6月开始结对帮扶鲁山县汇源街道,选派工作队深入一线,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共认领“六改一增”46户,支持资金10万元;认购公益性岗位15个共3年,支持资金27万元;打造汇源街道科技培训基地,协调培训经费20万元,开展创业致富带头人和科技人才培训5次550多人,有力助推了汇源街道脱贫攻坚工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扎实做好科技兴农工作,鼓励引导农业科技人员扎根泥土,把汗水挥洒在田野上、把科技送到农民心坎里、把创新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科技支撑。”市科技局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孙鹏飞)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牛智广提供

转自:平顶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