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顶山科学技术局!
繁体| 本网站已经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本地新闻
科技创新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五
平顶山日报 2020-09-24 浏览次数:

科技赋能扶贫 迸发脱贫内生动力
——科技创新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五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我市科技扶贫工作立足于志智双扶,帮助贫困群众坚定脱贫信心,增长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和能力,确保贫困群众真脱贫、不返贫。

近年来,市科技局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积极探索实践以科技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用好科技特派员这一扶贫利器,提供科技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务,初步形成贫困地区“科技人才驱动扶贫、科技产业拉动扶贫、科技示范带动扶贫、科技服务推动扶贫”的新格局,有力激发内生动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扎实开展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解决贫困户技术难题。针对贫困群众致富缺技术的现状,我市2016年在全省率先实施扶贫科技特派员制度,迄今已选聘选派特派员215人,组建13个科技服务团、43个分团、17个特色服务团。这些扶贫科技特派员活跃在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为群众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他们共对接贫困村450个,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会诊、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建立示范基地24个,创办领办企业或合作社29个、引进新品种571个,推广农业新技术745项。

我市还大力开展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增强贫困村内生动力。郏县种粮大户郭亚培积极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优良品种、滴水灌溉等先进技术,1300亩土地夏秋亩产在500公斤以上,年纯收入百万余元。郭亚培先后给郏县长桥镇寺后村200多户贫困户发放大豆种子,帮助他们改良土壤,增加叶面肥,实现大豆亩均收入1000多元。

今年上半年,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市科技局积极组织215名科技特派员战疫情保春耕,通过建立微信群、开通网络直播、开展视频培训、搭建网络服务平台等方式,有效开展线上、非接触式、精准化技术培训和科技服务,第一时间解决受援对象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帮助群众抢抓农时做好农业生产。

积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我市在科技扶贫工作中注重引导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全市239个贫困村拥有科技特色产业,基本实现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舞钢市河南天成鸽业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繁育、推广、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董事长就是科技服务团成员,他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帮扶村民,带动发展鸽子养殖户5000多户、基地15个,周边200多人实现就业,其中贫困户60多人。叶县博汇林果公司依托中国农科院和省农科院,选育多种国内优良梨树品种,推动先进果树种植技术转化应用,目前完成投资600余万元,打造育苗基地200多亩,种植优质红梨200多亩,已吸纳周边20名贫困人口就业,年人均收入在1万元以上;公司还采取“公司+贫困户+互联网”模式进行精准产业扶贫,带动50余户贫困户种植梨树180多亩。

精准实施扶贫专项,促进县域科技创新。为支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和县域科技创新工作,从2017年开始,市科技局每年从科技经费中列支1000万元设立科技扶贫专项,支持鲁山、叶县开展与脱贫攻坚相关的科技创新工作,实施科技扶贫创新引导项目,为贫困户提供多样化科技增收路径。按照相关规定,近三年共拿出1026万元科技经费补助科技特派员,让各级科技特派员和科技服务团在农业农村科研一线安住心、留得下、干得好。积极组织鲁山县、叶县申报与实施河南省科技惠民项目和河南省县(市)创新引导计划项目,成功申报河南省科技惠民项目2项,获得省资金支持124万元;成功申报河南省县(市)创新引导计划项目6项,获得省资金支持300万元。

转自平顶山日报(本报记者 孙鹏飞 通讯员 关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