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顶山科学技术局!
繁体| 本网站已经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科普园地
【农科推广】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这些涉农成果是亮点
2020-01-17 浏览次数:

2359790f924d536f7fb8057eda1a3020_img_320_104_384_257.jpg

1.jpg

2.jpg



     王辉在“西农979”试验田里察看小麦生长情况 
  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6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85项。其中农业科技项目表现亮眼,39个项目获得科技大奖,涵盖领域广泛,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等等均有涉及。其中,这些涉农成果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成为本次大奖的特色亮点。 
   “西农979选育与应用”项目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农学院教授王辉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优质早熟抗寒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西农979的选育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黄淮南部麦区小麦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42%,是我国第一大麦区,也是我国主要的优质强筋小麦适宜生产区。为了满足该区生产上对优质、高产、早熟、抗寒、抗赤霉病、抗条锈病等性状综合协调的小麦品种的迫切需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队通过材料创制和技术创新,历时15年育成小麦新品种西农979,并在该区连续10年年推广面积超1000万亩,累计种植面积1.42亿亩,受到农民和粮食收购企业的欢迎,推动了我国优质小麦产业化进程。 
  草鱼健康养殖营养技术创新与应用 
  草鱼是大众餐桌上被津津乐道的美食。可很多人却不知如何将草鱼养得好,让人吃得放心,这就是四川农业大学周小秋团队攻克近20年的科研目标。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草鱼健康养殖营养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瞄准我国草鱼养殖中存发病率高和肉质下降的产业难点问题,紧紧围绕增强草鱼“器官健康”和改善“鱼肉品质”的营养和饲料调控理论与技术研究并应用,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 
  特色食品加工多维智能感知技术及应用 
  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正在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百姓提供更多舌尖上的享受。江苏大学邹小波团队研究项目“特色食品加工多维智能感知技术及应用”解决了我国特色食品加工的瓶颈问题,获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项目研制出的光电双模态仿生传感器具有人类的感知功能,可以仿生人类视觉、味觉、嗅觉三个物理维度的互相感应。使用这种新方法,食品风味的评价及监控就可以从“人工经验式”转变成传感智能式。目前,该研究成果已推广至香醋、白酒等食品加工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 
  农产品中典型化学污染物精准识别与检测关键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王静团队研发的“农产品中典型化学污染物精准识别与检测关键技术”,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技术在分子印迹设计、免疫检测增敏等核心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解决了农产品样品前处理不能精准特异性提取的技术瓶颈,研制了系列化学发光、荧光、酶标记等快速检测产品,突破了当前无可靠稳定的农药残留商品化免疫试剂盒的技术瓶颈,建立了包括系列高风险农药助剂及代谢物等600多种化学污染物的高通量检测方法。 
  重大蔬菜害虫韭蛆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友军团队牵头完成的“重大蔬菜害虫韭蛆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首次系统阐明了韭蛆种群发展的关键生物学特性,解析了韭蛆发生为害规律与暴发成灾机制,创制了以“日晒高温覆膜”为核心,以“食诱剂”和“黑色粘板”等为配套的韭蛆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在韭菜主产区累计推广应用1537万亩,解决了韭蛆为害与“毒韭菜”的顽疾。 
  家畜养殖数字化关键技术与智能饲喂装备创制及应用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熊本海团队牵头完成的“家畜养殖数字化关键技术与智能饲喂装备创制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建成了功能完整的中国饲料数据库及饲料实体库,构建了主要家畜营养精准调控技术体系,创制了主要家畜智能精准饲喂设备,形成了我国主要家畜智能养殖精准饲喂技术体系;研制了家畜专用RFID芯片、生命体征感知系统和主要畜产品溯源系统,实现了主要家畜养殖数字化与智能化的理论与技术创新。(综合《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