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平顶山科学技术局!
繁体| 本网站已经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科普园地
【科技扶贫】“特”字出发谋振兴——河北省馆陶县以特色小镇推动乡村全面发展
2020-01-09 浏览次数:

赵一夫 赵树金 

20200109_005_01_98538.jpg 

  图为村民在制作粮画。资料图

  2019年12月3日,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粮画小镇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资质,同一天,粮画小镇寿东村入选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候选名单。

  自2014年建设美丽乡村开始,馆陶县立足贫困县、平原县的现实情况,走出了一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以精准扶贫为有效载体,以“一镇多社区”为架构,突出以产业兴镇,将产业、文化与生态高度融合的特色小镇创建之路,先后规划建设了粮画小镇、教育小镇、黄瓜小镇、彭艾小镇、轴承小镇、羊洋花木小镇等十余个极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形成了“美丽乡村+产业”“美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美丽乡村的火种如“星星之火”在广袤的平原大地上播撒开来。

  经粗略统计,截至目前,已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万名游客走进馆陶,全国各地前往粮画小镇学习的县级以上调研团就达600多个。去年11月1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上,馆陶县粮画小镇荣获“数字乡村与智慧小镇奖”,小镇发展日益走向与国际接轨之路。

  

  抱团取暖 扎根生产

  时针拨回至2014年,馆陶县的小镇之路刚刚起步,迫切需要开拓创新的“领头羊”。张海增作为本地返乡创业者的杰出代表,积极响应县政府号召,最早入驻寿东村创办了“海增粮艺有限公司”,成功探索出一条“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不仅带领寿东村村民富了口袋,也带动了周边村庄一起脱贫致富。

  就在当年,寿东村和附近的寿南村、寿北村、法寺村合并成镇,粮画小镇应运而生。“我在济南做粮食画三四年了,在那儿也有销路,但是很窄,为什么来到粮画小镇,因为他们这儿做粮画的不止一家,抱团取暖、扎根生产,都来了以后才能看到不同的风格,你要单打独斗,不是说你作品好与坏,单是你自己影响力都达不到。”2015年,河北省粮画小镇寿东村荣获“中国十大最美乡村”,邻近省份的粮画创作者李凤海经多方了解,抓住时机于当年就成功入驻了寿东村。

  劲往一处使,心得往一处想,产业若要做大做强要有“拧成一股绳”的团队协作精神。目前,仅粮画小镇就集聚了十多家粮画创作公司,带动培养了李秋新、师献巧、李素云、王继平等一批粮画艺术爱好者。他们伴随小镇的成长不断壮大,做强了产业、富裕了村民,激活了乡村!

  不同于“引入产业”的发展模式,黄瓜小镇、黄梨小镇等是“做强产业”的典范。正所谓“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黄瓜小镇所在地翟庄村有着30多年的黄瓜种植传统,但种植规模相对分散,产销形式单一,缺乏品牌影响,市场价格上不去,风险下不来,种出的黄瓜甚至要借助山东寿光的渠道来销售。

  建设小镇以后,黄瓜小镇逐渐形成集聚效应,例如蔬菜产业创新团队示范基地就吸引了不少黄瓜种植户前来投资创业,王鑫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2018年12月,在父辈与翟庄村大棚种植深厚情结的感召下,王鑫毅然决定关掉北京的投资公司来黄瓜小镇承包了40个黄瓜大棚,现正与美国相关领域专家投资研发全国首家“鱼菜共生”复合耕作体系。为克服黄瓜病虫害难题,王鑫不断向当地农民学习种养技术,同时注重生产与销售环节,与村民合力提升“馆青牌”黄瓜的市场影响力。

  目前,馆陶县正实施“127工程”,致力于在全县277个行政村开展美丽乡村星级创建评分任务,即按照五星、四星、三星级美丽乡村创建标准10%、20%、70%的比例进行乡村规划建设,着力创建10个以不同产业为支撑的万人小镇,推动全县城乡一体化协同发展。

  

  人才助力 典型示范

  2016年5月,河北省馆陶县在全国率先创办了第一所农村大学——“美丽乡村大学”,如今已连续培养3期学员,为特色小镇建设事业注入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这个小镇如果只靠村里原有的老村干部埋头苦干,品质上不去,所以县里需要下派一批充满朝气、干劲十足的工作队,这个工作队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农村、热爱农村,我们美丽乡村大学的创建就是为了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学校名字的命名也是县领导对美丽乡村事业的热爱和一种美好的憧憬!”美丽乡村大学校长刘兰山介绍说。

  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一懂两爱”的育人要求,河北馆陶就是按照“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思路开展着新时期美丽乡村建设者的培育工作。

  “现在初具规模的小镇是9个,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每个小镇都抢着要,目前连实践带工作的在这个村就有20~30个。”刘兰山自信满满地补充道,“我们的毕业生王刚,不断发挥所学特长,工作一年多就当上教育小镇的第一书记了,到2019年这届学生毕业,我们总共培养的学员差不多有150人,但这150人根本满足不了现在小镇发展的需求……”

  为创新乡村治理模式,馆陶县还选调县优秀青年干部下派到各特色小镇担任骨干建设力量。现任粮画小镇党委书记张善宁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同时还担任着馆陶县审计局局长,按照张书记的想法,“审计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了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规范化,不仅提高了小镇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加快了小镇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创文化IP 精准扶贫

  五谷粮食画,虽是一种欣赏价值较高的手工艺术品,但只有在不断开拓创新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认可度。去年8月,在“最美乡村粮画小镇·中国首届粮食画进京展”上,海增粮艺有限公司推出了几款实用价值较高的粮食画作品,如研制出全国首个可插电式粮食画作品,具有去除甲醛、净化空气的作用,使不少观展的游客耳目一新。

  像张海增一样依托粮画产业带动致富的还有寿东村村民李素云,幼时一场意外夺去了她灵便的双腿,建设小镇后李素云用双手编织起美丽的梦想,她积极组织志同道合的残疾人朋友成立了“素云残疾人粮画工作室”,帮助大家解决就业困难的同时,自己的草编手艺也赢得了更多的销路,“都是咱们小镇建设得好,小镇发展之后我才有发展的机会,平时就是编着玩儿的,现在也有地方做了,有地方销售了!”李素云高兴地说。近年来,李素云已先后荣获“河北省手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人”“残疾人自强创业明星”等荣誉称号。

  彭艾小镇,注重挖掘当地传统的彭祖养生文化,是依托县中医院成熟的艾灸祛病疗法与实力雄厚的艾产品创新研发团队,建设的集文旅、康养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小镇。

  “这两年,我们对口帮扶了县里1000个贫困家庭,给他们免费发放艾绒和机器,指导村民加工艾条,通过技术培训和扶贫医师制度双管齐下,老百姓的收入大幅提升了,因病致贫的家庭数量也减少了……”县中医院韩院长介绍,现在彭艾小镇以古法手工制艾、艾灸培训为方向,已自主研发制造4套古法手工艾绒生产设备,注册了“彭艾”商标、申请了“馆陶艾草”国家地理标志,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手工艾绒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艾灸培训基地”,把艾产业发展成为全县的防贫产业、文化产业和大健康产业。

  以产业为依托,以精准扶贫为有效载体,以“一镇多社区”为架构的发展模式,加快了河北省馆陶县实现脱贫攻坚的步伐,2018年9月,该县成功摘掉了省级贫困县的“帽子”,顺利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党建引领 凝心聚力

  “党建是乡村振兴的引擎,产业是美丽乡村的生命。”在驱车前往中国最大的晚秋黄梨生产基地途中,道路两旁的宣传牌格外引人注目。近年来,馆陶县创新实施了以党组织核心为引领、社会组织配合支撑、基层政权的自治、法治、德治主体作用发挥为内容的基层党建管理体系,探索出一条“上下协同”的基层党建引领模式。

  “决定了的事,就没有干不成的。”这是粘贴在粮画小镇议事厅墙上12个显眼的大红字,也是粮画小镇党委办公的所在地。小镇党委主要由分管县领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美丽乡村大学工作队组成,各部门集体办公,极大提高了小镇的办事效率。

  “原来我们这个村归寿山寺乡管,乡里管着35个村,精力上没那么多,很多环节下来得比较慢,现在由粮画小镇党委负责协调附近4个村的统一规划,在3.9平方公里范围之内的事务就统一规划啦,其他小镇现在还不一样,我们要因地制宜。”寿东村党支部书记张付仁介绍说。

  2018年以来,馆陶县把“爱党堂”作为全县各小镇传播党建文化的良好窗口。该县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按照党员自愿、基层推荐、部门审核的原则,由村党支部选取素质高、有威望、口才好、有向心力的党员家庭建设“爱党堂”。在建设“爱党堂”中,馆陶县把艾灸防病保健、服务群众内容融于其中。县委宣传部和县中医院、“馆艾”研究会负责业务指导和培训,优惠为农村群众艾灸治病,宣传党的政策。

  馆陶县美丽乡村办公室主任徐海敏介绍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运营模式,目前这家公司只在馆陶推广‘爱党堂’模式,党建理论的传播还是由政府扶持、培训,村里老百姓经常排队过来艾灸,他们也很有市场眼光的,农村市场很大,他们基本上可以自主运营。”

  除了传播党建文化,粮画小镇还定期评议村委会工作以加强党建工作,美丽导师、美丽管家、学生会、商会、外联办、乡贤会等社会组织正不断激发群众建设家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谈及特色小镇建设对乡村治理的影响,黄瓜小镇翟庄村党支部书记王维岭不假思索地说,“这个影响太大了!小镇有名之后外来的客户多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也富裕了,白天大家都忙着大棚种植,晚上空闲下来都在讨论怎么管理大棚,邻里之间更和睦,村庄也更和谐了!”